“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成果显著
“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成果显著

首页 > 行业资讯

“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成果显著

发布时间:2021-01-18

1月18日,2021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文物局长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重点任务。

一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全心全力服务大局,主动应战、顽强奋战、多线作战,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稳”的态势持续巩固,“进”的动能更加强劲,“优”的质量不断提高,“融”的成效逐步显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贡献度、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坚持把深学细悟、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一系列学习研讨,努力把握核心要义,指导工作实践。

各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学习方式,精心组织安排,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厅党组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组会首先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全年理论中心组共安排集体学习13次、专题报告会4次。

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设“文旅融合大讲堂”。

各市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全系统掀起学习热潮。

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聚焦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公共文化场馆、群众文化活动、商业演出、涉外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果断采取防控政策和应对措施,做到防控无死角、全覆盖。

打好产业发展“主动仗”。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制定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全省文化旅游企业金融支持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主动帮企纾难解困。暂退全省2308家旅行社80%质保金,共计4亿多元,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全省5900多家网吧减免宽带使用费7350万元。推动国有景区实施门票减免优惠,自去年8月1日起,81家国有景区大幅降低门票价格,青岛市12家国有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免费开放,威海市所有A级景区在冬季全部免费。中国工商银行山东分行3年内为文旅企业提供100亿元新增授信额度;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扶持、2000万元资金进行股权投资,有力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繁荣艺术精品创作展演

民族歌剧《沂蒙山》推出四个版本,适应不同场合演出需要,囊括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配角奖和新人奖,是该奖项历史上的唯一大满贯。

话剧《孔子》成功立上舞台,推动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传播。

复排京剧《奇袭白虎团》,被列为全国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演出剧目,进京演出4场。

大型原创杂技剧《铁道英雄》成功首演,深受好评。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省文化馆小品《未曾遗忘的爱》荣获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3部作品获得银奖。

全省16部作品获得国家级扶持,15部作品入选国家展演展示平台,总数同比增长35%。其中,11部作品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建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位列全国前茅。

全省文艺院团比学赶超,艺术创作呈现“井喷”气象,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吹响了时代号角。

临沂市移风易俗题材方言话剧《樱桃崮下》晋京演出2场、巡演60余场。

聊城茌平扶贫题材山东梆子《承诺》,入选中宣部和文化旅游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汇演”。

滨州市儿童剧《九色鹿》与保利院线合作开展全国商演。

美术创作成绩斐然,“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盛大开幕,来自24个国家的253位艺术家参展,首月观众人数达19万人次,连续30天位居抖音全省展览展馆热门排行榜首位,是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唯一能够正常举办的大型双年展活动,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观众广泛好评。

健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全省1822个乡镇(街道)和7万余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

8个市、35个县(区)建成公共文化子云,32个市级公共文化场馆、141个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在山东公共文化云注册。

全省137个县级文化馆、132个县级图书馆完成总分馆制建设。各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共建成城市书房242个。

日照市创新推出“云书屋”平台。

威海市参加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

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综合文化站、滨州市沾化区文化馆等6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被文旅部列为文旅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全省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126座,数量居全国前列;在百度电子地图标注旅游厕所1.1万座,数量全国第一。

深入开展文化旅游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五个大家”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全年送戏下乡演出9万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

高水平、高标准举办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全国同类大会中首屈一指,是近十几年来,我省举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旅游盛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创新举办“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省市县三级发放使用惠民消费券1.5亿元,直接带动消费近10亿元,间接带动消费115亿元,累计参与群众达到2.5亿人次。

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游品荟”“六个一百自驾游”“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等活动,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市场。威海市以山海自驾游为突破,带动文旅行业复苏和发展。

积极挖掘夜间消费潜力,评定推出30家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济南、青岛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烟台、淄博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在全国文旅消费工作会上,我省连续两年作典型发言。

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入库166个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2330亿元。济宁尼山圣境、淄博天鹅湖慢城、泰安新闻出版小镇、临沂彩虹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前三季度全省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73亿元。

实施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行动,临沂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新晋为国家5A级景区,日照山海天新晋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威海荣成市、临沂沂南县、烟台蓬莱区、德州齐河县、济南章丘区等5个县(市、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数量继续居全国第一。

乡村旅游持续发力,精品旅游镇村创建、村庄景区化建设扎实推进。

实施“文旅+”工程,出台各类规范标准,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喜人。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规范化建设,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被文旅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共9家),潍坊市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全国共13家)。

2020年,全省预计接待游客5.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50亿元,分别同比恢复57%和51%,总体走在全国前列。

擦亮“好客山东”品牌

实施“好客山东”品牌提升行动,完善内涵体系、丰富营销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优化推广模式。整合各市子品牌,彰显“好客山东”主品牌形象。

大力实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省级投入7200万元,带动各市和景区、企业总共投入近2.2亿元,将“好客山东”品牌纳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每天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重点时段播出7次15秒“好客山东”形象宣传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开通“好客山东”同名头条号、百家号、人民号等11个主流新闻客户端,总阅读量达6.4亿次。建立抖音、快手等7大主流短视频平台和“好客山东”一直播平台,总播放量21亿次。山东新媒体传播力指数多次名列全国第一,济南、青岛、烟台、聊城、滨州等市多次入选全国地市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排行榜综合及单项前10名,山东成为城市入榜最多的省份。

稳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举办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实施“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计划,我省海外重点客源市场孔子旅游大使、专家、使者总人数达1万余名。

积极推进“好客山东”服务品牌建设,济南旅游啄木鸟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线上大赛一等奖,全省旅游志愿者注册人数达两万余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省委召开文物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文物事业发展政策举措,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制定出台《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组织编制《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长城)建设保护规划》《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总体规划》《微山湖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开展资源调查,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我省被列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五个重点省份之一。

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鲁国故城、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开展第六批省级重点文保单位评选和226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区划”勘定工作。全面展开“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

在全国第四批博物馆评估定级中,我省99家博物馆成功晋级,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革命类博物馆数量等6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枣庄滕州市2家博物馆评定为一级博物馆,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县级市。

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

我省93个县(市、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居全国第一位。

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举办“山东省非遗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动管党治党敢管敢严、常管长严、真管真严。

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扎实履行党建工作责任。

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自查整改,建立责任清单,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46条。

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跟踪落实问题整改,省直文化和旅游系统111个党支部均已达到标准党支部及以上水平。

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

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文旅产品意识形态审查,实施“清源2020”等五个专项行动,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网络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文化和旅游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文旅战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山东文化和旅游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文化和旅游展现风采,贡献度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文化和旅游提质增效,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五年;这是文化和旅游提升服务,惠民成效持续显现的五年;是文化和旅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得益于文化和旅游战线全体同志团结拼搏、克难攻坚。


“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成果显著

发布时间:2021-01-18

1月18日,2021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文物局长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重点任务。

一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全心全力服务大局,主动应战、顽强奋战、多线作战,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稳”的态势持续巩固,“进”的动能更加强劲,“优”的质量不断提高,“融”的成效逐步显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贡献度、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 

坚持把深学细悟、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一系列学习研讨,努力把握核心要义,指导工作实践。

各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学习方式,精心组织安排,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厅党组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组会首先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全年理论中心组共安排集体学习13次、专题报告会4次。

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设“文旅融合大讲堂”。

各市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和交流活动,全系统掀起学习热潮。

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聚焦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公共文化场馆、群众文化活动、商业演出、涉外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等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果断采取防控政策和应对措施,做到防控无死角、全覆盖。

打好产业发展“主动仗”。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制定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全省文化旅游企业金融支持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主动帮企纾难解困。暂退全省2308家旅行社80%质保金,共计4亿多元,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全省5900多家网吧减免宽带使用费7350万元。推动国有景区实施门票减免优惠,自去年8月1日起,81家国有景区大幅降低门票价格,青岛市12家国有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免费开放,威海市所有A级景区在冬季全部免费。中国工商银行山东分行3年内为文旅企业提供100亿元新增授信额度;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扶持、2000万元资金进行股权投资,有力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繁荣艺术精品创作展演

民族歌剧《沂蒙山》推出四个版本,适应不同场合演出需要,囊括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配角奖和新人奖,是该奖项历史上的唯一大满贯。

话剧《孔子》成功立上舞台,推动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传播。

复排京剧《奇袭白虎团》,被列为全国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演出剧目,进京演出4场。

大型原创杂技剧《铁道英雄》成功首演,深受好评。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省文化馆小品《未曾遗忘的爱》荣获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3部作品获得银奖。

全省16部作品获得国家级扶持,15部作品入选国家展演展示平台,总数同比增长35%。其中,11部作品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建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位列全国前茅。

全省文艺院团比学赶超,艺术创作呈现“井喷”气象,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吹响了时代号角。

临沂市移风易俗题材方言话剧《樱桃崮下》晋京演出2场、巡演60余场。

聊城茌平扶贫题材山东梆子《承诺》,入选中宣部和文化旅游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汇演”。

滨州市儿童剧《九色鹿》与保利院线合作开展全国商演。

美术创作成绩斐然,“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盛大开幕,来自24个国家的253位艺术家参展,首月观众人数达19万人次,连续30天位居抖音全省展览展馆热门排行榜首位,是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唯一能够正常举办的大型双年展活动,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观众广泛好评。

健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全省1822个乡镇(街道)和7万余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

8个市、35个县(区)建成公共文化子云,32个市级公共文化场馆、141个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在山东公共文化云注册。

全省137个县级文化馆、132个县级图书馆完成总分馆制建设。各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共建成城市书房242个。

日照市创新推出“云书屋”平台。

威海市参加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

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综合文化站、滨州市沾化区文化馆等6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被文旅部列为文旅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全省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126座,数量居全国前列;在百度电子地图标注旅游厕所1.1万座,数量全国第一。

深入开展文化旅游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五个大家”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全年送戏下乡演出9万场,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

高水平、高标准举办2020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全国同类大会中首屈一指,是近十几年来,我省举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旅游盛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创新举办“第四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省市县三级发放使用惠民消费券1.5亿元,直接带动消费近10亿元,间接带动消费115亿元,累计参与群众达到2.5亿人次。

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好客山东游品荟”“六个一百自驾游”“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等活动,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市场。威海市以山海自驾游为突破,带动文旅行业复苏和发展。

积极挖掘夜间消费潜力,评定推出30家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济南、青岛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烟台、淄博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在全国文旅消费工作会上,我省连续两年作典型发言。

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入库166个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2330亿元。济宁尼山圣境、淄博天鹅湖慢城、泰安新闻出版小镇、临沂彩虹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前三季度全省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73亿元。

实施精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行动,临沂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新晋为国家5A级景区,日照山海天新晋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威海荣成市、临沂沂南县、烟台蓬莱区、德州齐河县、济南章丘区等5个县(市、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数量继续居全国第一。

乡村旅游持续发力,精品旅游镇村创建、村庄景区化建设扎实推进。

实施“文旅+”工程,出台各类规范标准,康养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喜人。

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规范化建设,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被文旅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共9家),潍坊市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全国共13家)。

2020年,全省预计接待游客5.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50亿元,分别同比恢复57%和51%,总体走在全国前列。

擦亮“好客山东”品牌

实施“好客山东”品牌提升行动,完善内涵体系、丰富营销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优化推广模式。整合各市子品牌,彰显“好客山东”主品牌形象。

大力实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省级投入7200万元,带动各市和景区、企业总共投入近2.2亿元,将“好客山东”品牌纳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每天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重点时段播出7次15秒“好客山东”形象宣传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开通“好客山东”同名头条号、百家号、人民号等11个主流新闻客户端,总阅读量达6.4亿次。建立抖音、快手等7大主流短视频平台和“好客山东”一直播平台,总播放量21亿次。山东新媒体传播力指数多次名列全国第一,济南、青岛、烟台、聊城、滨州等市多次入选全国地市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排行榜综合及单项前10名,山东成为城市入榜最多的省份。

稳妥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举办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实施“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计划,我省海外重点客源市场孔子旅游大使、专家、使者总人数达1万余名。

积极推进“好客山东”服务品牌建设,济南旅游啄木鸟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线上大赛一等奖,全省旅游志愿者注册人数达两万余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省委召开文物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文物事业发展政策举措,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紧密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制定出台《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组织编制《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长城)建设保护规划》《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总体规划》《微山湖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开展资源调查,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我省被列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五个重点省份之一。

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鲁国故城、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开展第六批省级重点文保单位评选和226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区划”勘定工作。全面展开“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

在全国第四批博物馆评估定级中,我省99家博物馆成功晋级,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革命类博物馆数量等6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枣庄滕州市2家博物馆评定为一级博物馆,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县级市。

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

我省93个县(市、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居全国第一位。

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举办“山东省非遗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动管党治党敢管敢严、常管长严、真管真严。

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扎实履行党建工作责任。

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自查整改,建立责任清单,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46条。

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跟踪落实问题整改,省直文化和旅游系统111个党支部均已达到标准党支部及以上水平。

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

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文旅产品意识形态审查,实施“清源2020”等五个专项行动,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网络舆情平稳,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文化和旅游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文旅战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山东文化和旅游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文化和旅游展现风采,贡献度不断提升的五年;是文化和旅游提质增效,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五年;这是文化和旅游提升服务,惠民成效持续显现的五年;是文化和旅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得益于文化和旅游战线全体同志团结拼搏、克难攻坚。